邓某,曾经的某基层企业一把手,终因贪腐问题站在了被告席上。观看关于邓某跨境腐败案警示教育片,当别人在私语讨论时,我的心中却五味杂陈,只剩下反思和痛心。作为曾经并肩作战多年的老领导、老同事、老大哥,邓某这个在同事眼中情商出众、办事利落的大“能人”因贪腐问题被审查调查并提起公诉,这个现实像一记重锤,敲响了我对权力运行与自我约束的深刻思考。
“能人”之所以被贴上这样的标签,往往是因为其在工作中展现出较强的业务能力,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并往往被冠以“情商高”、“会说话”、“脑子活”等等褒义词语。他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也通常能在短时间创造出亮眼的成绩。然而,能力与品行并非天然对等,当个人能力缺乏正确价值观和纪律意识的约束,就可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且是“能力越大,危害越大”。“能人”光环容易掩盖其思想上的滑坡,同事的信任和领导的赏识也可能让他们产生侥幸心理,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贡献,即使偶尔的违规行为也是“瑕不掩瑜”,甚至能够瞒天过海。这种心态一旦滋生,便如毒瘤般侵蚀着他们的底线,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目睹这样的案例,不仅感受到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更深刻认识到筑牢监督与自律双重防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也曾踏入他的家门,与警示教育片中描述的家中摆设宛如古董收藏陈列馆般的场景一致,更让我对 “由风及腐 的演变有了直观且痛心的感悟。在当时,我也只道是个人高雅爱好,如今想来,这些精美的古玩背后,或许正是权钱交易的罪证。干部的个人喜好本无可厚非,但当爱好与权力交织,一旦失去约束,就极易成为被 “围猎” 的缺口。别有用心之人正是看准了他对古玩的痴迷,投其所好,以“雅贿”的方式打开腐败的大门。从接受一件小小的古玩馈赠,到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换取价值连城的藏品,看似不经意的喜好逐渐演变成贪欲的温床,最终滑向腐败的深渊,这便是“由风及腐”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纪检人员,从监督工作的角度来看,这起案例也暴露出监督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对于那些能力突出、表现亮眼的干部,我们往往容易被其工作成绩所吸引,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他们的日常监督。监督部门不能因干部的“能”而忽视其“德”,更不能因一时的成绩而降低监督标准。尤其是这些“能人”干部的“八小时之外”生活更加需要被重点关注,其个人爱好、社交圈子等方面都可能隐藏着廉政风险。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监督理念,坚持对所有干部一视同仁,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点。在监督方式上,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被动接受举报转向主动出击,加强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督。通过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管控,还要关注干部的生活作风,让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同时,对于干部自身而言,无论能力多强、成绩多突出,都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自我约束。自律是抵御腐败侵蚀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关键的防线。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从思想深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利益观。要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福祉,而不是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面对自己的喜好,更要保持警惕,划清爱好与腐败的界限,莫让兴趣成为堕落的导火索。在面对各种诱惑时,要以党纪国法为标尺,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只有将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作为纪检工作人员,我们肩负着维护党纪国法、监督干部行为的重要使命。这起“能人”落马的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以更严谨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织密监督网络,提升监督效能。同时,也要加强廉政教育宣传,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加强自我约束,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只有将监督与自律紧密结合,双管齐下,才能有效预防腐败问题的发生,让每一位干部都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更好地保障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来源: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张海波)
新闻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