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丝路行”:世界目光里的侨乡新韵

文章来源: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9-30

           9月29日,由南方电网公司主办,环球网提供媒体支持的2025“广东丝路行”外籍网络达人走访活动在广东江门举行,来自俄罗斯、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罗马尼亚、哥伦比亚、墨西哥等9个国家10位外籍网络达人汇聚一堂,感受侨乡江门在广东电网可靠电力保障下的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

智慧果园:科技守护柑香满园

“广东丝路行”的第一站,从新会柑园开始。江门新会素有“陈皮之乡”美誉,时值九月青柑采收季,园中果香清新,枝头青果饱满,是制作小青柑普洱茶的优质原料。

在果实成长的关键期,精准的水肥管理至关重要。果园中,水肥一体化系统正稳定运行,确保每棵果树“喝足水、补足养”。这一切,离不开可靠的电力支撑。广东电网公司江门新会供电局邓亦佳介绍:“为保障核心产区的柑园用电,我们新建线路、增加变压器。这就好比给果园安装了一个强大的、永不疲倦的心脏,保障灌溉与智能监控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支撑果园高效运转的,还有一批“特殊员工”: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高效巡检供电线路;电力作业外骨骼力大无穷,可为作业人员减轻搬运重物时的负担;智能巡维机器狗“侨宝”爬坡越障,把现场高清视频实时传回后台……

准备起飞工作的无人机

俄罗斯短视频博主柯亦兰感慨道:“果园景色非常漂亮,树上结满了柑橘,我在这里拍了不少素材。刚刚展示的电力外骨骼也令我大开眼界,人穿上以后,竟然可以轻松搬起一整箱青柑。”

俄罗斯短视频博主柯亦兰手持拍摄设备记录新会柑园

来自哥伦比亚的自媒体博主高飞,已经在中国生活了25年。在果园,他看到的是各方为同一目标努力,合理的政府规划和优质的供电服务让果园充满生机。“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电网是我见过最可靠的电网。”高飞说。

哥伦比亚籍自媒体博主高飞在新会柑园体验农业科技

陈皮工坊:电力赋能产业发展

离开果园,走访团走进广东省三产融合示范农业基地——陈皮村。在这里,众人亲手体验“小青柑”制作工艺,在陈皮监管示范仓见证一片果皮从加工、仓储到陈化的完整价值链条,探寻果实从“一颗柑”到“一片皮”最终蜕变为“舌尖软黄金”的奥秘。

陈皮陈化需要稳定环境:过潮则易发霉生虫,过干则陈化中断。电力正是维系恒温恒湿环境的隐形保障。江门供电局成立“电管家”服务队,为陈皮仓储中心提供定期用电检查。近三年来,江门供电局对陈皮仓储较为集中的线路开展自动化改造,新建自动化开关箱6座,自动化开关3个,实现故障设备快速隔离;同时建设10千伏同港乙线,降低原有线路负载率,极大提高供电可靠性。

此外,针对以上线路,该局常态化开展无人机智能巡检,精准识别隐患,线路巡视效率提升达70%,真正实现了“科技换人、效率倍增”,为陈皮的“沉睡岁月”提供无声却坚实的守护。

这些陈皮激活了马来西亚籍历史文化类博主郭憓恩的味觉记忆。“我的姥姥是广州人,我小的时候,她就会以陈皮为食材,做一些吃食。我今天看到关于陈皮的一些历史介绍和以陈皮为原料做的食品,感到很亲切。”她对记者说,“我还打算买一些陈皮产品带回去分享给朋友和家人,让他们感受这份特别的味道。”

罗马尼亚籍留学生安娜(左)与马来西亚籍历史文化类博主郭憓恩(右)体验“小青柑”制作工艺

侨乡印记:古街新貌焕活力

此趟行程在江门三十三墟街接近尾声。这里曾是江门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见证了五邑华侨支援家乡建设、参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

外籍达人们站在墟街上,举着手机记录街道的一砖一瓦。“江门是我祖父的老家,所以我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泰国籍网络达人张爱玲说道,“在这里,我还喝到了芝麻糊和陈皮红豆沙,是我在家里从小喝到大的味道。”

泰国籍网络达人张爱玲游览江门三十三墟街

如今,在可靠电力支撑下,这条见证了江门数百年变迁的商街焕发出新活力。“国庆假期临近,景区客流逐渐增多,用电负荷变化大,我们必须确保电网‘零缺陷’运行。”江门蓬江供电局配网智能作业班高级作业员温铭杰和同事穿梭于百年骑楼街道旁,用无人机对沿线的架空线路设备进行一轮精密的“健康体检”。此外,江门供电局还推进“网格员+电管家”智联服务,供电客户经理与社区网格员共同走进街区商户、深入居民家中,主动提供安全用电知识宣传和用电指导,为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充满电”。

新闻爆料

图片精选